郑州大学上海校友会

标题: 弄个2013读书计划,监督自己静下心来做一做学问 [打印本页]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3-3-21 13:14
标题: 弄个2013读书计划,监督自己静下心来做一做学问
本帖最后由 豫西刀客 于 2014-2-9 16:42 编辑

       2012的某天,忽然看到一个朋友写了一年的书单,写了每本书的读后评论与观感在后,有图有真相。瞬间被震撼了,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还是个地地道道的书早,22本,真心很强大,我觉得。于是,我也想给自己订个计划,认真读些书,莫要撒得太欢儿了。去年,在世界末日前看了下,计划的10本书,结果只完成了8本,算是喜忧参半吧。再前推两三年,似乎大约可能我记得,一年读的3本书都想不起来。
       世界末日过去了,得有个新开始吧,虽然没有经历亚当夏娃的重生。2013,目标15本。有些目标已经找到,有的还是嗅探中,也欢迎大家推荐,年底的时候回来做个总结,看看一年的目标完成得咋样。哇哈哈!
谨以此帖自勉!

十五计划:
冯友兰    《贞元六书》
              《中国哲学史》
熊十力    《十力语要》
              《新唯识论》
              《原儒》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南怀谨    《金刚经说什么》
李承鹏    《全世界人民都知识》
樱桃子    《樱桃小丸子》
褚人获    《隋唐演义》
臼井仪人  《蜡笔小新》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徐茂权    《软文营销》
佚   名     《山海经》
三   毛     《撒哈拉的故事》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
曹   升     《嗜血的皇冠》
佚   名     《中医入门》


作者: 高克志    时间: 2013-3-21 20:35
这几本书中,就有三本听说过啊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3-3-22 09:03
高克志 发表于 2013-3-21 20:35
这几本书中,就有三本听说过啊

我猜你听说过 小丸子 金刚经 和隋唐演义 哈哈哈哈
作者: 高克志    时间: 2013-3-22 13:11
豫西刀客 发表于 2013-3-22 09:03
我猜你听说过 小丸子 金刚经 和隋唐演义 哈哈哈哈

错,是中国哲学史,隋唐演义和动画片里的樱桃小丸子。
作者: 贾东全    时间: 2013-3-22 14:22
不错 不错 希望早日看到阅读笔记。。。。
作者: 孔德体    时间: 2013-3-22 17:22
榜样,大家一起来读书。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3-4-18 14:56
《隋唐演义》看到第47回,隋炀帝才死了,老褚你写的好慢啊
惊喜是里面很多诗词写的很华丽,大美!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3-5-31 15:51

年少时学历史总喜欢王侯将相,爱看时势造英雄,长大后才明白一将功成万骨枯,能有几天太平日子才是人生幸事。然而,从观赏性来看,乱世的故事仍然是最精彩的。

曾经计划过去看二十六史,结果发现那些正史古文大多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看不多久就睡着了。后来零星看过历代的历史,尤其是开朝初期的,止有隋唐初没有细看过,因而很想看看《隋唐演义》,了解了解单田方口下隋唐十八位英雄们。

1.jpg

隋唐演义

第一回在手机上完整地看完一本书,大多在地铁上,因为坐着实在无聊。关掉手机,总觉《隋唐演义》没有想象的好看。里面没有太多笔墨去讲隋唐英雄,甚至排名第一的李元霸根本就没出场,那些山寨故事讲得也很草草,远不如《水浒》来得那么精彩。看来褚人获不像罗贯中、施耐安那样喜欢打打杀杀、驰骋疆场,褚更喜欢花前月下、吟敲弹唱。书中对于隋炀帝驾幸东都、巡游江都,唐明皇与杨贵妃描绘甚多,大写帝王与这些嫔妃们的爱情故事,中间人物描绘、场景铺排,穿插的诗词歌赋极有文采。也有朋友说,这是作者在YY,现实中得不到,逃避现实,就写出来自己满足一下。也有一定道理。

隋唐英雄都没写,这里却单单写了一个秦琼,前后有二十多回。秦琼少年时可谓坎坷重重,本身家世很好,算是皇亲国戚,因为隋代周,他老爸选择错误,一下子就落迫了。青年秦琼因为勇力过人,又好侠义,在地方上也算小有名气。但是之后仕途一路不顺,困顿时到要卖马、睡柴房、喝稀汤、吃干饼,但因对唐国公有恩,加上一帮草莽朋友,为后来发达打下基础。成为开国功臣后,秦琼及秦母都享高寿,直到武则天时,是凌烟阁开国功臣里最长寿的,堪称人生圆满。秦之后,到孙子秦国模、秦国桢还因祖上功德被唐玄宗双双点中状元,累世富贵。这虽是秦琼的人生,却也是每个人、每个家族的轨迹,富贵有时,贫贱有时。贫贱时坚持不懈、积极奋斗,富贵终会来临。富贵久时,或因懈怠、或因意外,总有反转,自然之道如是,躲不得,避不得。看清楚,便知如何应对了。

现在社会渐呈“二代”掌权局势,不管是生气也好,愤青也罢,是既得利益者也好,是屌丝一枚也罢,现实都不会有丝毫改变。实际上,几千年来社会一贯如此,只不过以前是明文规定接班,现在是潜规则罢了。你应当像上帝般淡定,任马太去播撒福音。能攀上金枝就土鸡变凤凰,不小心踩到地雷也会被削官夺爵,因为社会是流动的,天道是往复的。自古社会就分成三部分,20%高富帅占有绝大多数社会资源,60%屌丝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充当社会机器的工蚁,20%奋斗在逆袭的路上,随时准备替换被拉下马的高富帅。科举制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能为80%的人提供一个成为高富帅的机会,让他们为了改变命运而拼死挣扎。愤怒后的韩寒说,要想改变规则,先要学会适应规则,所以他先买了自己的豪华赛车,然后才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中国历代帝王都喜欢修史,平定天下之后一定先找帮文人名流来修前代史,以为臣民及子孙借鉴。以史为鉴不只可以知兴替,更可以知天下。二十六朝之史,其实不过是一部历史,只在你能不能从中鉴出来点东西来。以往好读史,贪多,想遍览古今,而不求甚解。其实真正读懂的书,可能一本就足以受用终生。苏秦研习《阴符经》而冠绝六国,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毛爷爷枪杆子里出政权得益于在北大图馆兼职一年的研究。陈寿说孔明,“初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看到大略,就是看出其中的门道了。遗憾的是,至今我还不曾看出来,因而仍是屌丝一枚。(杨浒)

手机软件APP下载地址:http://as.baidu.com/a/item?docid=1884727&pre=web_am_se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3-6-25 22:16

《蜡笔小新》,已阅。
       一直觉得想看的是樱桃小丸子,拿到书才发现是蜡笔小新,可能恍惚之间记错啦。

小新应该是很多80后共同的记忆,但是不是我的,在这之前我完全没有看过。就像一休哥、擎天柱、小龙女、西门吹雪等等一样,80后共同的东西很多,但属于我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属于每个人的都只是一部分,全部的精彩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去经历,拥有自己的美好就是一种幸福。

在车上看了一段,回家看了一段,感觉小新没想象的那么好看。为什么他能吸引那么多人呢?看不懂的是这个故事是侠客,下个故事里就变身男仆了,这么变来变去的有点不适应,不应该是一个人吗,怎么样变形金刚一样还能变身呢?然后,就放在一边了,隔了一段。

本着从一而终的精神,我又拿起蜡笔小新,这回一口气看完了。后半部分感觉和前面不一样,除了小新,小白,小新爸妈有更多角色,故事也好看多了。还有已经习惯了小新不停地变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是我不能变身。想起来巧克力开心乐园里的小新一家子,全家福咧,果然是很霸气。看到最后风间澈出来,又回到现实,小新是一个我渴望做但又做不了的孩子,父母告诉我的榜样是风间,于是,更加喜爱小新啦。。。。。

有时候好的东西并不是一眼能看到的,多看一看,也许一本书,一个人,一句话就会让你受益终生呐。

2047730455670031175.png
蜡笔小新 小葵 小白 美伢 野原广志

作者: 孙豆豆    时间: 2013-6-26 10:13
你读蜡笔小新的经历,我有同感。
有的书就是这样,刚开始看一段放下了,隔一段时间又拾起来,看下去可能就会有一些发现和感悟。有时候读书也会有惊喜。哈哈哈~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3-7-1 23:07
孙豆豆 发表于 2013-6-26 10:13
你读蜡笔小新的经历,我有同感。
有的书就是这样,刚开始看一段放下了,隔一段时间又拾起来,看下去可能就 ...

是滴
作者: 石战晓    时间: 2013-7-4 15:49
继国这计划不错,我是个从小都不爱读书的人,但是凡是我拿到手里的书,我一般都是一字不落地看,看很多遍,课本也是这样,一开始是因为家庭条件限制没钱买书,后来成了一种习惯,有书就看,没书一般不去找着看
作者: 刘威    时间: 2013-7-5 23:26
原来是继国,豫西刀客。厉害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3-7-18 22:58
1.jpg

一冲动又买了三本书,《人间词话》 《软文营销》 《山海经》 ,冲动是魔鬼啊
还好两本闲书比较有意思点,不是太难读,尤其山海经,看了一点,那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对于我这个没想象力的人,真的有必要补补课,唉,真是太迟钝啦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3-8-6 21:22
《樱桃小丸子》已阅
       在办公室看樱桃小丸子的时候,同事总是用很惊诧的目光看着我,说现在居然还看这个,还看得这么津津有味,有点以为奇葩的味道。现在为什么不能看呢?虽然已经可以做小丸子的爸爸啦,经典就是要被重温的,就像三国,每年都看一样。
       之前记得大家在网上批判现在的国产动画片太弱智,不知道了解小孩子的心思,只是粗暴地把大人世界的东西,做个缩小版的就给孩子看了。看完小丸子,我觉得其实我们以前看的也是这样的动画片呀,好像这是正常的事啦,不应该被批判。小丸子的世界就是现实的世界,到现在还是,没有什么改变,虽然三十年过去了。

4.jpg


       小丸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工薪族,妈妈是家庭主妇,最常出现的场景是厨房,像我们大多数家庭一样。小丸子的同学有衣食无忧整天耍帅被人羡慕嫉妒恨的富二代花轮同学,有被妈妈寄予重托心怀远大抱负的班长丸尾莫夫,有聪明可爱听话的乖乖女小玉,有一家超生人口太多的猪太郎,有木讷迟钝却依然有爱情烦恼的腾木同学……其实,我们的同学也都是这样的角色,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也有自己的烦恼。这是活生生地把现实搬进去的。
       小丸子很可爱,但其实她有很多烦恼,如果能像小丸子一样快乐就好啦。从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在告诉我们很多生活的道理,只是作为小孩子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热闹,而看不到这些道理,小丸子也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小丸子可以为了一个作业本和姐姐撒泼打滚闹得不可开交,但在被狗咬的时候姐姐依然会奋不顾身地去救她,饭桌前的义正言辞,不妨碍地震时爸爸和爷爷的带头逃跑,但是他们依然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快乐是时有时无的鱼儿,有时能抓到,有时好久都看不到一条。幸福=能力/欲望。幸福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也不是你能力越强就越幸福,作为全班权力最大的人,丸尾同学的幸福感就很低。这个平衡式就像是跷跷板,哪头重了都不行,平衡才是最好的结果。生活的道理小丸子早就唱给我们听啦……
小丸子长大后会怎样?
       作者没有说。然而看小丸子的我们都已经长大了,有的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丸子,有的可能还在等待丸尾莫夫。我们从小丸子,变成了小丸子或同学的爸爸妈妈,不同的可能是有的是花轮的父母,有的是猪太郎的父母,有的是小玉的父母,有的是花环的父母。不管建立的怎样的家庭,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最爱的都是自己的“小丸子”,无论是哪种生活,都会有自己的快乐与烦恼,看暑假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像小丸子一样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3-9-15 15:02

不知从哪里来的想法,朋友说想听三毛的故事,蓦然想起,才发觉其实我不了解三毛,只是闻其名,听她的传奇,而对于她的生活,她的辉煌,我竟然一无所知。

最近一次为三毛感动是因为《追梦人》,这首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让我怀念的歌曲,竟然是罗大佑为三毛而作,无怪忽听到时便觉有爱情生焉,为有情人而歌,其歌自然便有情在。最早听说三毛,是在中学的课桌里,偷偷地。那时为着大学梦,听从老师教导是不允许看课外书的,有也只是偷偷地,也曾因此被老师没收书本,罚过站。而我的同桌便曾是三毛的忠实粉丝,每每偷偷地在课桌下面偷看三毛的书,到现在他的网名依然用的荷西,而我只偷看到了两个词,一个三毛,一个撒哈拉。那时的撒哈拉离我们太遥远,只是从地图看到那一片火红的标注,从狮子、仙人掌了解沙漠的风俗,仅此而已,像是天方夜谭,听起来很美好,却永远漂在蓝天外。看了三毛的第一本著作,《撒哈拉的故事》,在时光远去这么多年后,再次跟随着她的文字去探索那么不为人知的地方。也许阿雍的街道早已远非三毛描述的样子,荷西的磷矿厂也早已不存在,然而在这些文字里,我依然可以找到那些清晰的图画,每一处房屋,每一处街道,每一处惊奇的发现,都让一个千里之外的人为之惊喜,为之向往。而这,也正是台湾当初的那副刊编辑选中三毛的原因吧。

我总以为偏好文字的人,总是感情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或许只是天空漂泊的一片云彩,或许只是一片枯叶飘落,都能让他们有许多的想象,有许多的思绪翻飞。我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朋友,看他们的文字总让我觉得生活很美好,时时都有惊喜,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出现在生活里,而自己对这些美好往往视而不见。和三毛一样,从他们的文字里我看到了美好,但他们的生活真实地却并不一定是那么的美好。三毛的撒哈拉世界是多彩的,而这大部分存在于她每天无所事事的想象中,在她眼前依然是广袤的沙漠,依然是满眼的陌生人,依然是并不那么友好的当地人,依然有她思念的家乡。就像我的一位朋友,每次她送男朋友出差,自己总是躲在窗后默默落泪,而是她的文字中一滴雨就是晶莹如玉的,天天挤公交都是欢乐的音符。感情太丰富想法太多的人,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烦恼。

人总是被环境影响着,大家都在看三毛的时候,三毛是一种乐趣,每个人都沉浸其中,即便是不知道为什么快乐。潮流过去了,再去看的时候便好似少了一种动力,就像金庸的小说,到现在我都看不懂,大约就是错过了那段最美好的青春。


        题外话:越来越发现兴趣是不断转移的,一个书没看完往往就想着看别的,不断有新的东西闯进来。某人说的很对,买书不要超过2本,不然哪本都看不完。



作者: 高克志    时间: 2013-9-22 10:59
现在潜修还来得及,等着你下一篇关于金庸武侠的文章!
作者: 刘威    时间: 2013-9-27 11:46
石战晓 发表于 2013-7-4 15:49
继国这计划不错,我是个从小都不爱读书的人,但是凡是我拿到手里的书,我一般都是一字不落地看,看很多遍, ...

书非借不能读,买的书很少有看完的。。。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3-10-28 21:46
《人间词话》的境界

    书多的时候,看起来便要费劲些,总是忘记了去看某一个。就像孩子多的人家,总有些孩子一不小心就被饿坏了。最近没有怎么看书,不那么用功了,加上上网的机会多了,书就更容易被放在一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包包里放了许久许久,略看三分之一,不曾看完。
    诗词本是我极爱的东西,但看起来却又极需要耐心,文字极简,而要去想象简约文字中的情景,是件要平心静气的事。之所以看了一部分没继续,就是慢慢消逝的耐心。这次一口气看完,还要归功于旅途的无聊。喜欢去一个地方旅行,却不喜欢火车上的漫漫旅程,喜欢遇见惊喜的欢乐,却不喜欢惊喜背后的辛劳付出。人都是有这么一点贱吧,像黄小贱一样。
    王国维之成为大师,全凭这一本《人间词话》,因而对这本书本也充满了期待。阅后才知,本也是极散慢的评点之作。就像书里说的,这大概是古代写批评、评论文章故有的格体,不像现代那么学究。若不是极其详细的注释,里面太多太多的东西都是看不懂,仅就是那些人名都多半不识得。以往觉得文学课学的还不错,大多鼎鼎有名的人物不曾熟悉,也曾闻名吧,现在才发现,无知的真是太多。能做出如此一书,必然对诗词有深刻的了解,各朝各代,各家各派,都能烂熟于胸,才能信手拈来,点评对比,无所不顺其心。自己不过是略知皮毛,需学的还是多得无法无边,那些曾闻名的作品尚不曾尽阅,更何况还有诸多不曾闻名的作品。不过,换个角度,那些不曾闻名的未必没有佳作,或然会有偶得之喜。许多名言佳句便是出自无名人之手。若再得闲,应该再多读些诗词。
    王国维的成就,在于结合了中西方的观念,用一种新的标准来评判诗词,那就是他的境界说。境界是王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名词。小时讲语文,老师也常用境界、意境等,当时只是听老师讲,不曾想却是从这里来的,仅由此看来,王的功绩委实不小。放在时代背景下,由西学东渐影响,当时中国许多学问都由中体传统蒙上了西体的基因,因而成为一种新的学问,产生了许多大师,是谓交汇融通而后有大成。时势造英雄。
    王说诗词作者因人而异,有人偏于工整,有人偏于巧思,有人偏于造境,有人偏于写境,有人偏于无我,有人偏于有我,对号入座,所说不差。于自己而言,喜欢诗词全因喜欢它的韵律铿锵,有节奏,有气势,偶有所感也讲究工整,有时难免表意不清,正所谓在意工整而失于情意。以是知,当徐思改进。
    《人间词话》末附一个叫叶嘉莹的,作了一篇类似研究王说的论文,没太大意思。通篇读下就像是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一样,格式套路很有典范,结论不过是否定一下别人的论点,借说作者之巧,没多大新意,可以直接忽略无视。当然如果你想作个文学论文或美学论文,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3-11-21 23:34
       《山海经》那些神话都是真的

       看到鲁迅回忆说,阿庆嫂给了他第一本启蒙的有好多画画的书,《山海经》,一直心怀疑惑这究竟是怎样一本书,令小时候的鲁迅那么感兴趣。只是再读已不是充满想象力的童年,故而读来和小时鲁迅会有一番不同的领悟吧。

       读书亦有时,非其时书亦非其书。

       在我看来,《山海经》并不是一部今人所说的神话故事集,它是一本正正经经的地理图志。全书以山与海,附以江河湖为坐标,次分东南西北,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地理图象。虽然这些标注不能像现在经纬度一样标的准确,但大致是以相互参照,互为坐标,也是在三千年前一种条件下所能实现的最好的方法,互为参照物,互相证明对方的存在。里面所述的一些山河湖泊,部分到现在都还存在,可以印证内容并非全虚。比如三山五岳、江河大湖都还是保留的,并且方位基本上是正确的。

      《山海经》的叙述很简洁,先讲方位,在什么山的什么方位,有多远距离,存在着这样一个地方,或山或湖。次讲上面有什么,包括植物、动物,包括山石水湖、玉沙矿藏。通篇下来就是这样的节奏。这些规律性的讲述很多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比如山之阳多有玉石,而山之下多产铜铁金矿,事实也正是如此。无论动物或是植物,很多会讲到可以治什么病,这与中国传统的中医又不谋而合,药材多取自自然方物。山海经几合于道,而并不是以整理神话立论的。

       说《山海经》是神话传说,很重要的是因为里面讲的人物、动物有些荒诞,三条腿的鸟,六个眼睛的鱼,能飞的爬行动物,这些在现在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换个角度来想,现在不存在就代表着三千年前或者更久以前不存在吗?当然不是。恐龙同样也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就相信它真的存在过。现在搞的基因变异,很多地方不是出现三条腿的青蛙,五条腿的蛤蟆,它们也一样活的好好的,那又有什么不可能呢?由于时间的变化,期间的人文地理很多都在变化,像很多河流、山川,他们的方位有些变了,有些就消失了,这都是可能的存在。以前总奇怪古人搞那些注有什么用,现在发现古人是多么的明智。如果没有这些注解,很多消失的东西后人就无从知晓了,有了他们曾经的存在依然可以在后人的心目中流传。四大文明仅中国源源不断,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人爱修史,喜欢作注,一代一代地延续上一代的东西,绵绵不断。当埃及人被东来的伊斯兰教徒赶出尼罗河岸后,百年后他们的后人或已忘却自己是从哪片土地出来的,而中国虽经五胡乱华,蒙古南下,清人入关,最终不失中国气象,正是因为即便流浪,子孙心中仍记得自己的根在中原,总有一天是要回去的。

       有点想远了。《山海经》其实是没有全看完的。以前想一本书既看就要完完整整地看一遍,一页不落,然而是否都需要这样呢?冯剑说看一本书只要能有一点收获,有一处启发,这本书就看得值的。我以为这种看法也很有道理,有此三得,这本书也没有白读。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4-1-9 18:48
本帖最后由 豫西刀客 于 2014-1-9 18:53 编辑

《嗜血的皇冠》

       上个星期回趟郑州,来回一路读完《嗜血的皇冠——汉光武帝》。以前非常讨厌车上的时间,没事可做,无聊,无味,只想尽快结束行程,不管是公交还是火车。近来发现其实车上也可以做很多事,不喜欢塞起耳机,完全可以拿本书来看,只要不是人肩腹相贴的高峰,仍还可以路读余篇,不费时间。因为,现在路上花费的时间真的很多,每次出去。

       汉光武,在历史上是位很有特色的帝王,开创了千年来惟一一个四百年的王朝,若非有他,中国历代王朝也打不破三百年的定律。以前颇有兴趣地在郑州文雅书店买过一本《汉光武帝》,但是那本书很让我失望。本想看看那段历史,没想那书却是小说的写法,很多重要事件、形势都不曾言及,只表现了这一个完美的人物。选曹三公子这本书,实在也是因为便宜,就顺便在当当上带来了,谁知久疏出版,不知三公子之为人。最终看到的仍是一本小说式的人物传记,不免失望。然而,失望之余仍有所得,于夜幕中缓缓行驶的列车上,蓦然发觉今之读史书与以前已不同,所见大异,也不曾料到。

       中国的历史,大多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小人物几何有史。喜欢历史,也大多喜欢帝王将相的历史,心自羡羡,将以自比。如汉高祖见秦始皇而感叹“大丈夫生当如此!”。我也如是。青春年少的时候,对这些功过人物、峥嵘往事指点文字一片激昂,心想我若能这样多好啊!十分羡慕这些名人的风光,羡慕建功立业,名留于史。而对于不光明的历史,混乱与屈辱的时代,往往厌恶,以为无味。岁月匆匆,终究自己还一介小百姓,距离帝王将相也差得二十万八千里,也没有生在一个造英雄的时代。然,喜欢之情未改。

       男人,大多有此好。

       东汉中兴史,名人甚多。除光武之外,云台二十八将个个了得,阴丽华的美丽与郭圣通的悲哀,令人动容。在这些人之外,我分明又看到了社会,那个二千年前的社会,和现在的社会并无二致。绿林、赤眉因何而起?天有大灾,人无粮米,为生存所迫,以命相搏。今若涉及利益巨大,敢以性命相搏者亦有之,最突出的是群体事件一词。所谓事件大多涉及利益的争夺,不论是生存之本的土地之争,还是环境污染的影响,威胁到生命自然敢以命搏,虽全副武装之政府又有何惧。汉氏宗亲因何而反?非止王莽不仁,乃是利益受损。汉家天下,惟刘氏可王,独据一方。王莽代汉,刘氏既有利益普遍受到侵害,以前地方政府、豪强都礼让三分,如今竟相报仇,侵其利欺其人,怎能忍受?自新朝开始,造反的刘氏一直未断,不但但是南阳刘演刘秀。今天讲改革,改开改去都改不到公务员,为何?规则既是他在制定,怎能损害自己的利益而利百姓,利益之争是根本。或许少部分改革者愿意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壮士断腕,但却并不能保证其他人也都愿意割自己肉的,流自己的血,大多数人更愿意割别人的肉,喝他人的血。各地反叛,为何只绿林推翻新朝,进了京城?目的不同。赤眉反的早,闹来闹去都在山东,城头子路,刁子都,铜马贼,公孙述都没有取天下而代之的野心,甚至绿林军也没有,有这个需求的是刘演代表的刘氏。恢复刘氏大汉天下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卫自己的利益,联合绿林军,刘氏赋予了绿林军自己的战略目标,带领这帮人所向无敌,有时目标比努力更重要,就体现在这里了。

       朱元璋评价张士诚的时候,也说这个人胸无大志,成不了气候,陈友谅是更可怕的对手,因为陈这个人是有野心的,不安分。大凡志气不大的,小有所成最终都不免于失败。公孙述称帝蜀中,不问东方战事,自然不能长久,除了诸葛亮,在蜀国这片安逸地方的主子,基本都没啥志向。三国刘表据荆州,安逸二十年,刘备劝他出击许昌,不听,结果被野心更大的曹操捅了。刘焉父子占据蜀中二十年,连家门口一个张鲁都没摆平,其无志向早已可见,不怪曹操骂他是“守门之犬”。不向外扩张,必然被扩张的人吞并。如水之流,不进则退,守是守不住的。譬如工作,没有努力向上,即便连你现在有的职位也要被人夺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惟惴惴于努力,方可万全于斯世。

       读史可以使之明智,今觉渐明此义。

       说来去这段历史还不曾了然,读过的史书印象最清是一套清初的史书,三册,在新华读书俱乐部读,真的很感谢那个借书店,让我读了不少好书。用较严谨的历史角度,详细讲述了清初康熙、雍正、乾隆时的历史,尤其边疆一些事讲到,以前不曾留意,配上地图,脉络清晰。有时间,应该再找一本好的来读。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4-1-9 18:52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是多久以前的流行书?大概五六七八年了,但是一直没有看过,只是听说。
最近是因为朋友说想看这本书,于是便买了来翻看,无论看书还是看电影,或是做点什么,还真是需要一点理由,不然……都懂的。

       整体而言,这是本很通俗的说不清什么体裁的书,就跟作者说的一样。以文学的角度来写历史,顺便扯个蛋,个人觉得有点类似百家讲坛的性质,将历史通俗化,口语化,现代化,不过那些事儿的尺度要更开放一些,从背离历史的角度看,百家讲坛的教授好比是拍文艺伦理片的导演,而明月就像是拍三级片的制作人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本好书,因为好书还有一个标准——有人读。

       在基本遵循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明月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发挥,创作出以皇帝为核心的若干主演、配角,演了一出好戏。在戏中虚构了大量的故事场景,生动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对白,以及自我式的评论。比如说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这是历史史实,但对故事发生地,双方的排兵布阵,多回合冲锋,明月充分借鉴了离此不远处的三国赤壁大战,场面相当宏大,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火烧连营,匹马冲阵,反间计,这些情况都和三国演义有得一比,故事曲折,情节生动,让人读来不觉乏味。对白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想象作者还真没别的法,六百年前的事谁能还原呢?而对于这场战斗的意义,明月从一开始就明显地带有倾向性,夸大了朱元璋的超人能力,超强的预见性,简直膜拜得五体投地。整本书都是这个节奏。
买回来时才发现这是第一部,后面还有七部,(买亏了啊)不过后面的书就不用买了。

      一沾上历史,《明朝那些事儿》就会被批得体无完肤,从它一诞生的时候似乎就是这样子的。所以,看这本书大可不必去和历史学究较真,只当是听易中天老师的白开水煮三国一样,只当是看楚汉风云一样,没事嗑个瓜子,放个music,还能科普一下明朝的帝王将相,快感还是有的。如果能勾起某些人的好奇心,去细翻一下历史,那就更上一层楼了。

       明月在写完苍白的历史故事后,通常会来上一句文学式的感叹或描写,一下子就把人从六百年前拉回来,可见作者是有意的提醒。不妨举例:

       不是农民就是地主!别无选择!
       李善长走上了刑场,他最后看了一眼天空。——今天的天气真好,天很蓝。
       那一夜,我梦见百万雄兵。

作者: 豫西刀客    时间: 2014-2-9 16:55
这一年,就这样结束了。
看看时间,13变成14,恍如昨日。
回头看看总共也就读了十本书,而且还是偏休闲的杂书,没多大用处。昨天看新闻,温总理又在呼吁人读书,说不读书没未来啊,不觉惭愧。努力!养成读书的习惯!(完)





欢迎光临 郑州大学上海校友会 (http://zzush.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