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迎,既过不恋,当时不杂(一)
未来不迎,既过不恋,当时不杂——语出赫赫有名的文正公曾国藩,牛人一个,不必多说。这句话直译过来,意思大概是对那些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必急于处理,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过于留恋;对当下在做的事情,绝对不能杂乱无章。作为一条准则,未来不迎,既过不恋,当时不杂这三点,不仅适用于每个人,且适用于每个企业。
未来不迎:还未发生的事情,美妙的前景,设想中的灿烂,要切记它还未成真实,充满了不确定性,切不能当做必然发生和已经发生。“一个鸡蛋的家当”,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未来不迎”的最典型反例。“未来不迎”的正确做法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现状出发。 做企业的,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务实求真,那真是一场噩梦,自己的噩梦,员工的噩梦,投资人的噩梦,甚至亲人的噩梦。遗憾的是,这样的企业家,如今甚多。中国国情下的创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终多几分浮躁。 当然,未来不迎和走一步是一步并非一码事。坚持未来不迎,并不代表拒绝规划。规划是什么?企业发展的龙头、方向。没有规划的企业,如同大海中航行而不知身在何处、将往何处的小舟,一不留神即有覆倾之厄。但我们将往何处,我们能往何处,与我们已在何处可是有本质的区别。“能做什么”和“做过什么”,可能没有区别,也可能判若云泥,而这个判断,必然是发生在have been的情况下,不要说going to,连doing(在做什么)都绝对不行。 对个人,就更是如此。大家切记,我们评价自己,往往容易用“我能做什么”为标准,而别人评价我们,永远是以“你做了什么”为标准。尤其是那些志存高远的伙伴们,如果不能清醒的看到这一点,人生定多磨难。 最后,不能不说幸福而庆幸,我所在的企业,不是“一个鸡蛋的家当”,我们有规划,但我们也很务实求真。我自己,知道“我能做什么”,但更清醒的知道我已经做了什么,不会混淆那两条标准。很幸运,don't it? 既过不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昨天姹紫嫣红,不代表今天依然明媚,明天愈加灿烂。昨天风雪漫天,今天可能和风细雨,明天可能艳阳满天。 企业,个人,都需要学会不留恋,但,不是忘却。不论昨天是辉煌还是阴霾,切记不要被它笼罩,成为阴影、挣不脱的魔咒。对我们“过去”两个字最珍贵的价值是经验,可以时时回顾,常常品味,但目的都是为了从中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么做好,怎么做不好,用于指导今天的、明天的行动。 当下不乱:有了未来不迎和既过不恋的铺垫,当下不乱几乎无需解释了。难点倒在于何为不乱,何以不乱?其实答案特别简单,你能多么未来不迎,多么既过不恋,也就能够多么当下不乱。每多理解、实践一分未来不迎,每多领悟、坚持一分既过不恋,就多一分当下不乱的把握。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哲学于人生,确如大海于游鱼,天空于飞鸟。领悟哲学而能应用于心的人,其人生定然精彩。 “未来不迎、既过不恋、当下不乱”这三句,极好的包含了哲学的三个概念。一是“联系”,三者之间必是相互匹配的,一个人,不可能未来迎而当下不乱,反之亦然。二是“发展”,昨天的不是今天的,今天的也不是明天的,想怎么样不是已经怎么样,一切都充满变化。三是“因果”,什么样的行为定然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今天怎么做决定了明天会如何。 因此,我们要坚持的原则有三:一是整体观,大局观,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不限于局部,拘于一念,语云“气度影响格局,格局决定结局”,所以从培养气度做起,培养大格局。气度多大,未来会有多大。二是拥抱变化,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对自己,不必拘于过往成败,放眼未来,着手今天。对他人,亦然,无论尊卑贵贱,皆当一视同仁,今日富贵的可能一朝落魄,明日鸿鹄可能今天仍为燕雀,以心待人才是正道。无论亲疏爱恨,皆不必固执于心,今天的朋友可能明天有利益之争,今天吵的不可开交明天也可以推心置腹、携手并进,争时不离人性,恨时不灭本心,“以德服人”说来有几分滑稽,但生而重德,确实应当成为人生信条。三是努力和坚持。不付出,何来收获?不努力,何谈成功?天道酬勤,绝非虚言。如果勤而无果,请相信,一定还是因为你不够勤。要知道勤,不仅身勤,更需心勤,脑勤。 最后,服一把曾文正公,并顺便把标题出处的原文附后,其中含义,比我写出的,绝对丰富一千倍一万倍。当然,更要服无数把易经,服的已不愿去服。因为佩服这种情绪,是在可比时才能产生的。自觉我现在,还不够资格佩服易经,佩服庄子,佩服孔子,所以先佩服那些有资格佩服他们的人。五柳先生陶渊明说过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偶有所得则欣然忘食,讲的极好。读书重在领悟,用之于心,所以,我完全允许自己断章取义。而读这段文字的朋友如能各有所悟,生出自己的阐释,则为吾所最乐见。 PS.1. 读书录:《周易·中孚》原文——读“中孚”卦,因思人必中虚,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所,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裁?其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著也;无私著者,至虚也。是放天下之成诚,天下之至虚者也。当读书则读书,心无著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著于读书也。一有著则私也。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城而已矣。 PS.2. 一个鸡蛋的家当——明朝学者江盈科编有一部《雪涛小说》,其中有一个故事。 一市人,贫甚,朝不保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我以十金易五牸,牸复生牸,三年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吾持此金以举债,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
|